投資初學者筆記

我的相片
投資是科學,是一項普及和刺激的遊戲。誰勝出便證明誰的智慧、誰最優越。投資要重視業務的基本分析,也要跟牛熊共同進退,趨利避險,時勢可造英雄,英雄也要掌握時勢。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四大師投資教學

班傑明•格雷厄姆的投方法

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認為,投資與投機是不同的行為:投資行為必須經過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與適當的報酬,不合此條件的行為即是投機.
智慧型的投機行為就如同智慧型的投資行為,存在於市場之中.然而有許多方式顯然是不智的投機行為:
【1】從事投機卻認為是投資.
【2】以嚴肅而非消遺的態度從事投機.卻又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技巧.
【3】投機所涉及金額超過承擔虧損的範圍.

每位以融資方式買進股票的投資人必須體認,實際上他是在從事投機。

每位購買所謂『熱門』股票的人 , 便是在從事投機或賭博行為,投機經常充滿誘惑而且令人著迷。如果希望進場一博試試運氣,則應該另外撥出一筆資金。不可以在同一個帳戶進行投資與投機的買賣,你的思考也不可以混淆於兩者之間.
投資人為了迅速獲利而買進新上市的股票 , 或任何種類的熱門股 , 他將無法期望這樣交易方式的績效會優於大盤 . 就長期而言,結果幾乎必然相反.

智慧型投資人必須將持股局限在主要的公司,它們擁有長期的盈餘紀錄與穩健的財務狀況.

不論是多空行情,股票走勢總會過度延伸,大盤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且隨時都有某些個股呈現這種現象.

有些股票會因為乏人問津或不合理的市場偏見而被低估,形成價值與價格的背離.

任何有智慧的人,只要有良好的數位觀念,便可以在股市任意悠遊,從其他人的愚蠢行為中牟利.

買進物件在過去的十多年,盈餘至少必須具備合理的穩當性.換言之,沒有一年發生虧損,加上有足夠的規模與龐大的財力,能渡過未來的可能困境.

因此,理想的組合是大型而傑出的企業,其股價與本益比均遠低於其過去的平均水準.

不可以僅僅因為股票價格接近其資產價值,便認它其為健全的投資.投資者應該要求合理的本益比,紮實的財務狀,以及其盈餘至少能夠維持數年之久.

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組合若具有合理的企業價值支撐,則對股市的震盪就能採取比較客觀而冷靜的觀點,不必像那些支付高本益比與高溢價的人每天提心吊膽.只要其股票投資組合維持理想的獲利能力,則大可不必在乎市場的種種變動.更有甚者,他反而可以利用波動進行買低,賣高的策略.

股票市場經常錯得離譜,精明而勇敢的投資者偶爾可以從明顯錯誤中獲利.
大多數企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特性與品質,有時候轉好,但大多數時候卻是轉差.投貨者經常應該謹慎而清楚也評估與分析它.

真正的投資者甚少被追賣出持股,而在其他時候,則無需在乎當時的市場價格.因此,若投資者因其持股價格不合理地下跌,容許自己陷入恐慌或不當的憂慮,無異於將其根本的優勢轉變為劣勢.對這類人來說,如果股票完全沒有報價,或許對他們更有利,因為其他人的錯誤判斷不會再令其擔憂.

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可以利用市場每天的報價揀便宜,或置之不理,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判斷與意圖.其本上,價格波動對於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項明確的意義.價格劇跌時,它們提供了明智的買進機會,價格大漲時,則提供了明智的賣出機會.在其它時候 , 他應該忘卻股票市場的一切 , 只專注於股息的報酬與企業的營運績效.

投資者與投機客之間的真正區別在於他們對於股價走勢的態度,投機客的主要興趣在於預測行情的波動,並從中牟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於以適當的價格取得並持有適當的有價證券.行情波動實際上對他的意義是,因為它們經常創造低價格而形成明智的買進機會.也經常造成高價格,這確實是不該買進而該賣出的機會.

典型的投資者是否只在低迷的行情買進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明確,因為它涉及長時間的等待,收益的損失,甚至可能喪失投資機會.整體來說,當投資者擁有購買股票的資金,或許就應該買進,除非大盤的水準己經超出合理價值標準所能夠解釋的範圍.

投資者擁有合理的股票投資組合,便應該期待其價格有所波動,而且不應該因為重跌而憂慮,也不應該大漲而興奮.他必須永遠銘記在心,市場報價只是為了方便投資者可以利用它們,也可以忽略它們

絕不可以因為股價上漲而買進,或因為股價下跌而賣出.在劇漲之後絕不可以立即買進股票,在重跌之後也絕不可以立即賣出股票.

運用『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傳達下列六項理念:
【1】殺進殺出導致利潤不佳.
【2】唯一能戰勝市場的鐵則是同時考慮價格與價值.
【3】一般公認的分散風險法則應該不予考慮.
【4】依技術指標買賣不但毫無幫助,反而容易導致利潤受損.
【5】不計代價避免受到「資訊」魔力的擺佈.
【6】只需公司公佈給投資大家的財務報表,即可成功獲利.

買股票時,好的研究可導致好的判斷,前後一致的方法能匯出聰明的決策,支付公司的價格才能獲得傑出的利潤的重要關鍵.

很多人把價值與廉價(Cheap)投資弄混,以為這種投資策略就是購買沒有人要的公司,也就是那些財務吃緊或股價很低的公司.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緊盯著價格,他們所支付的股價絕不會高於公司的價值.

某種程度上,價值和價格配合得天衣無縫,價值與成長亦是如此.價值型投資人對於成長的關心,也和價格與價值一樣.因為如果公司無法隨著時間增加利潤,淨值與內在價值,沒有人能保證其股票的價值也會提高.藉著結合這三項要素,用低於股票價值的價格買進成長股,投資人即能戰勝市場,享受非凡的股票獲利.












彼得•林奇的投資法
彼得•林奇(Peter Lynch)說,買任何股票之前,有三件個人問題必須先問:

1.我有房子嗎?

2.我缺錢嗎?
3.我的個性能讓我在股市成功嗎?

股票是一種好投資或壞投資,關鍵在你對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

房子和股票一樣,想從中獲利,最好長期持有.人們持有房子多年,對股票卻是年年易手.難怪人們會在不動產上賺錢,而在股票上賠錢,他們花幾個月時間挑選房子,但挑股票卻只花幾分鐘時間.

只投資你賠得起的錢,這筆錢如果賠了,在可預見的未來裡,對你的日常生活不應有任何影向,才可投資股市.

談到預測股市,其實重要的技巧應該不是傾聽,而是打呼嚕.你該學的不是聽憑你的直覺,而是訓練自己忽略直覺.你應該在基本因素沒改變的情況下.緊握住你的股票不放.



股市是沒有時間上的關聯性的。這是個好市場嗎?請別多問!股市或大盤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參考,讓我們看到什麼人在做什麼傻事.我很願意有預測市場的能力,並能預知不景氣,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很樂意找尋“賺錢的公司”,在市況極差時一樣賺錢.這個行業的生意如何?這家公司賺錢嗎?股市好或不好根本不是重點,挑對股票,股市自然會照顧自己.

這倒不是說世上沒有被高估的市場,但你擔心這個並無道理.當你找不到一家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時,或者找不到符合你的投資標準的公司,你便知道市場的價位太高了.



林區投資哲學10要點:

1、不要高估專業人士的技巧和智慧.

2、善用你已知的東西.

3、尋找尚未被發現,亦未被股市認同的機會.

4、投資股票前.先投資房地產及保險.

5、投資的目標是公司,而非股票或股市.

6、不必在意短期的股價波動.

7、任何股票都能賺大錢或賠大錢.

8、比起長期債券或定期存單的回收,長期投資股票的回收不僅遠遠高出許多,也比較可預期.(巴菲特的伯克希和公司,1060年買1股7元,同樣的股票1080年已經值4900元,結果是20年漲700倍).

9、追蹤你持有股票的公司,就像玩一場無止境地偵探推理遊戲.

10、敏銳感有助於在股市賺錢,在股市裡,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你想在股票上成功,做功課是絕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不下於拒受股市短期起伏所動,做投資不先做研究,就像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許多人花一個周未研究全美來回渡假機票的價錢,卻沒有花五分鐘做研究,就買了美國航空的股票.



界定一家公司在其同業間的相對規模,大型企業或小型公司,然後將它歸入適當的股票類別:緩慢成長類,穩定成長類,快速成長類,迴圈類,資產類,以及轉機類等六類.



林奇的投資組合名單上很少看到成長率為3%-6%的公司 , 因為一家公司不能向前快速移動,其股價便會停滯不前.如果盈餘的成長是公司致富之道,那麼把時間浪費在原地踏步的公司有什麼意義呢?



穩定成長股盈餘的年成長率在10%-15%之間,你有可能在穩定成長股上賺大錢,這得看你買進的時機和價錢.這些公司一直是股市的優秀份子,但不是明星.



快速成長股是林區最喜歡的投資目標:小型新興企業,年成長率達20%-25%.快速成長公司不一定屬於快速成長工業,這些一夕成名的公司在一個地方抓到成功的秘訣,新市場的擴增造成盈餘暴漲,股價自然節節上揚.只要能保持速度,快速成長公司就是股市的大贏家,林區專找資產負債表健全,利潤也豐厚的公司.



如果可以避開一種股票,那就是廣受喜愛的熱門股票了.熱門股票漲得快,往往能沖到任何我們所知的價格之上,但上面除了夢想和希望之外,沒有什麼支撐之物,因此這類股票下挫的速度也一樣快.



高成長行業之熱門工業往往會吸引一群想分一杯羹的聰明人,企業家和資本家熬夜動腦筋.設法以最快速度加入行動.在商場上,競爭對手模仿是最嚴重的打擊形式.



賺錢的公司有時並不買回股份或提高股息,卻把錢花在愚蠢的收購上,這類勤奮的公司專找價錢過高或完全不在它理解範圍的公司投資,這表示損失將會大到不可收拾。如果一家公司非收購點什麼不可,我寧可看它買些相關的企業,如果什麼都買,會讓我很緊張.



我經常提醒自已(顯然往往並不成功),如果光明前途那麼顯而易見,那麼明、後年再來投資也不遲,為什麼不等一等,等到該公司創出某種成績再說?等著看它的獲利吧.你可以在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公司找投資機會,有疑慮時則不妨等一等.



是什麼原因讓一家公司值錢?為什麼它的明天會更好?有很多理論可以提出解釋,但對我而言,答案都在盈餘和資產上,尢其是盈餘.有時候股價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反映公司的價值,但基本面好的股票終將獲勝,很多例子證明等待是值得的.









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法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划算的交易價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來整個股市將會如何運作.
巴菲特從不投資他不瞭解的企業,他四十年的投資職業生涯裡,只有十二個投資決策,造成他今日與眾不同的成功地位.

當大企業有暫時性的麻煩或股市下跌,並創造出有利可圖的交易股價,應進場買下這些大企業的股票,不要再試著預測股票市場的方向、經濟情勢、利率或選舉結果,並停止浪費金錢在以此糊口的人身上.研究公司的現況和財務情形,並評估公司將來的展望,當一切都合你意的時候,就買下它 .

許多人盲目投資,從某方面來說,這就像通宵玩牌,卻不曾看清手中的牌一樣.
投資人謹慎透徹地做好投資研究,只要專注於持有少數幾種股票,便可大大降低投資風險.通常巴菲特普通股持股僅有五種不同的股資組合.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核心是Buy and hold(買進並持有):買進優良企業,擁有這個投資數年,然後根據企業經營之收益獲利。這個觀念簡單又直接,投資人容易明瞭這個方式的原理.

多數人都受到現有的股票交易方式所影響和限制,只知在買進與賣出間追逐價差,而忘了買賣股票原本只是轉移股權、持有股權原本是作為股東,權益則來自於企業營運所獲的利潤.

作為股東原本是希望能從企業獲利不斷成長,及源源不斷地收取成功的經營成果.股票市場只是方便股東的移轉股權

巴菲特投資決策依據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原則:這家企業簡單且可以瞭解嗎?這家企業的經營歷史是否穩定?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遠景是否看好?
二.經營原則:經營者是否理性? 經營者對股東是誠實坦白的嗎? 經營者是否會盲從其他法人權構的行為?
三.財務原則:把重點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餘。計算出股東盈餘.尋找毛利率高的公司.對於保留的每一塊錢盈餘,確定公司至少己經創造了一塊錢的市場價值.
四.市場原則:這家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 這家企業能否以顯著的價值折扣購得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很簡單,那就是:1.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2.不擔心經濟情勢.
3.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4.管理企業投資組合.

從投資一百美元起家,至今巴菲特已創造百億美元的財富,被喻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者。他以簡單的投資策略及原則,不做短線進出,不理會股市每日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妥善管理手上的投資組合,創造另一種不同於投機客的投資典型.

巴菲特1930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Omaha City),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研究所就讀,受教於本傑明•格拉姆(一向鼓吹瞭解一家公司實質價值的重要性), 1956年帶著格拉姆傳授的知識與來自親朋好友的財力支持,在奧瑪哈開始他的有限合夥投資事業(就是後來的伯克希和公司)。合夥公司開始時,由7個有限責任合夥人,一起出資15萬5千美元。主要合夥人巴菲特,從一百元開始投資,那些有限合夥人每年回收他們投資的6%,和超過此固定利潤以上之總利潤的75%,巴菲特的酬勞則是另外的25%.經過13年,巴菲特管理的資金以每年29.5%的複利持續成長,合夥體的資產達2600萬美元.
兩位智者的影響:

本傑明•格雷厄姆給予巴菲特投資的思考基礎:安全邊際.並協助巴菲特學習掌握他的情緒,以便於在市價的漲落中獲利.

菲力浦•費雪則給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使他能夠判定出好的長期投資.

巴菲特說:我是15%費雪和85%本傑明•格雷厄姆。

這是兩本對巴菲特影響最深遠的投資學巨著.他說每位投資人至少要讀它們20遍以上,才能真正瞭解投資的真諦.

投資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是在投機.

雖然格雷厄姆的價值理論與費雪的成長理論不同,但是巴菲特說:他們在投資界是同等重要的.

價值理論:指出一個經謹慎選擇,且已分散風險、合理價格的普通投資組合,才可能是聰明的股資.格雷厄姆推測,如因股票的價格低於它的價值,則股票在一個安全邊際.

格雷厄姆表示,投資有兩個法則:第一個法則是不要虧損,第二個法則是不要忘記第一個法則.

格雷厄姆相信,市場經常給予股票不適當的價格,這種錯誤的標價往往是因為人類恐懼和貪婪的情緒而引起。

成長理論:超額利潤的創造是經由:1.投資那些潛力在平均水準之上的公司
2.向那些最有能力的經營階層看齊

費雪相信,即使有能力使銷售成長,如果公司無法為股東賺取利潤,就不宜投資該公司.如果多年來利潤不能夠相對地成長,則所有的銷售成長都不代表公司股票是正確的投資工具.

巴菲持主張投資人學習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已經由深思熟慮的判斷,獲得合乎邏輯的結論,絕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同意而被勸阻和退縮不前。你不會因為這些人的不同意而去判斷正確或錯誤;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資料和推理是正確的.












菲利浦•費雪的投資法

菲利浦•費雪(Philip Fisher)說,證券業者曉得每一家公司的價格,但對其價值卻一無所知.


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性.預測股價會到達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其他每個人當時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呐喊去做,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有個合乎邏輯的做法,也就是想到買普通股之前,第一步是研究過去以什麼方法最能賺到錢。最重要的事實是:找到真正傑出的公司,抱牢它們的股票,度過市場的波動起伏,不為所動,也遠比買低賣高的做法賺得多.

找到一家公司,多年來營業額和盈餘成長率遠超過整體行業,而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報酬.當我們相信自己已找到這樣一家公司時,最好長期抱牢不放.這樣的公司不見得必須年輕,規模小.相反地,不管規模如何,真正重要的是管理階層不但有決心推動營運再次大幅成長,也有能力完成他們的計畫.這樣的成長往往和他們曉得如何在各個科學領域研究工作有關,好在市場上推出經濟上有價值,而且通常相互關聯的產品線.

企業界的耳語網是件奇妙的事,熟悉一家公司特定面的人,你可以從他們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切入,獲知每一家公司在業內的相對強弱勢,而且資訊之準確令人咋舌.


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要點:

1、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夠大幅成長?管理階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或制程,在目前富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高總銷售潛力?

2、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在研發上的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3、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4、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5、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6、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很好?

7、這家公司的高層主管關係很好嗎?

8、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9、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紀錄做得多好?

10、是不是有其他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夠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公司相對於競爭同業,可能多突出?

11、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12、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的資金,使得發行在外股數增加,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將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13、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優,諸事順暢時口沬橫飛,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14、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15、這家公司現金盈餘累加時,是否理性轉投資、或配股政策是否理智? 管理層是否不被其他法人牽著鼻子走、迷信機構法人?


數十年來始終如一,不斷有突出成長率的公司,可以分成二類:其中一類〔幸運且能幹〕,另一類〔因為能幹所以幸運〕.兩類公司的管理階層都必須很能幹才行.沒有一家公司光因運氣不錯,而能長期成長.

良好投資決策的骨幹,從投資人的觀點來說,營業收入導致利潤增加才有價值.如果多年來利潤一直不見相對增加,則營業額再怎麼成長,也無法創造合適的投資對象.希望長期大賺的投資人,最好遠離利潤低的公司.

公司的管理層遠比持股人更容易接觸公司的資產。控制公司經營大權的人,有無數方法能在不違法的情形下,假公濟私犧性一般股東的利益,圖利自己和家族.面對這種濫用手法,只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護自己.就是投資對象限於管理階層對股東有強烈受託感和道德責任感的公司.


投資賺錢最好的方法,是指以低的風險獲得最高的總利潤.努力找到某些顯然是便宜的股票,其中一些可能真的很便宜。但其他一些股票 , 公司未來經營上可能陷入因境,因此不但不能算是便宜,和幾年後的價格比起來,目前的價格其實太高.

即使是真正的便宜貨,便宜的程度畢竟有其極限,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價格才能調整到反映真實的價值.技巧最純熟的價值型承接者最後獲得的利潤,和運用經營管理智慧判斷、買進管理優良的成長型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成長型股票所得利潤高出許多的原因,在於它們似乎每十年就增值好幾倍.相反的,我們很難看到便宜貨的價值低估達50% ,這個簡單算術的累積效果很明顯.

成長型投資人偏愛幾年後獲得高額收入,而不求今天擁有最高報酬.

比較二種投資方法:所買普通股提供高股利收益率,以及所買股票的收益低、公司著眼於未來的成長和資產再投資。五年或十年期內,成長型股票的資本增值幅度遠高於另一種股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