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家們恨不得個個散戶都熱衷於價值投資法,尤其當需要實行「向下炒」的龍鳳大戲時,價值投資法的信眾便是必不可缺的重要角色。而另一方面,莊家亦希望散戶們長期「按兵不動」,方便他們用更低成本將股價舞高弄低。
信者得「疚」
價值投資法本意在發掘出內在價值被低估的資產,長線可賺取優厚的潛在價格升幅。大概是大戶們的刻意營造,很多人對價值投資法簡單理解為「長揸必勝,博它回升」。
持大貨的莊家,不一定要股價上升才可以賺取利潤,其實單單股價上升只是帳面賺,反而沒有正式獲利機會。最重要的關鍵,是有人相信該股值得投資就可以了。
常言道,「向下炒」有四大法門:「拆、配、合、供」。莊家將股價先炒高後分拆,再沽貨壓低股價;又可以大折讓配股;當股價跌無可跌時多股合併,之後又可以再向下炒;或是大比例供股,擠走不肯供股的股東及推低股價。若沒有了一批堅持「長揸必勝」的信徒,那又有誰的股權可以被一次又一次攤薄?若沒有了看好內在價值「博它回升」的股民,又怎會有人在股價下跌時接貨?反正最後莊家總有法子在沽完之後用更低成本購回股票,維持股權的比例,而當中的差價正正就是他們賺取的利潤。
散戶長揸 價更好炒
近來「向下炒」成了一個風氣,一些市值超過數十億元的上市公司也有「向下炒」之嫌,價值投資者可說是越來越易中招。不過「拆、配、合、供」做多了,很多散戶都不再相信該股仍有「價值」可言,唯有忍痛認輸,止蝕離場。
事實上「向下炒」亦未必是唯一莊家鼓吹價值投資法的理由,原因是如果個個散戶都喜歡短炒食波幅的話,當莊家「需要」將股價炒上時,難度及成本都會有所增加。若大部份散戶,買入股票之後都是坐定定長揸的話,變相股票在市場上的流動性便降低了,這樣莊家要拉升股價所需要的成本便會大大降低。
所以,莊家最希望見到的,就是股票可以吸引到一眾價值投資者進場,低吸不要緊,只要不會高沽止賺,整個遊戲就可以延續下去。
香港股票市場的系統太成熟,大戶、莊家這些既得利益者太了解遊戲玩法,所有技倆都是合理合法,輸錢的散戶們可以做的只有事後呻笨,「坐艇」再等。現時國內投資者都偏向支持價值投資法,熱衷程度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散戶多喜歡買入長揸。不過國內的集資申請不及香港般簡單及有效率,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進行「拆、配、合、供」。換句話說,國內的價值投資者,處境比香港稍為好一點點。
信者得「疚」
價值投資法本意在發掘出內在價值被低估的資產,長線可賺取優厚的潛在價格升幅。大概是大戶們的刻意營造,很多人對價值投資法簡單理解為「長揸必勝,博它回升」。
持大貨的莊家,不一定要股價上升才可以賺取利潤,其實單單股價上升只是帳面賺,反而沒有正式獲利機會。最重要的關鍵,是有人相信該股值得投資就可以了。
常言道,「向下炒」有四大法門:「拆、配、合、供」。莊家將股價先炒高後分拆,再沽貨壓低股價;又可以大折讓配股;當股價跌無可跌時多股合併,之後又可以再向下炒;或是大比例供股,擠走不肯供股的股東及推低股價。若沒有了一批堅持「長揸必勝」的信徒,那又有誰的股權可以被一次又一次攤薄?若沒有了看好內在價值「博它回升」的股民,又怎會有人在股價下跌時接貨?反正最後莊家總有法子在沽完之後用更低成本購回股票,維持股權的比例,而當中的差價正正就是他們賺取的利潤。
散戶長揸 價更好炒
近來「向下炒」成了一個風氣,一些市值超過數十億元的上市公司也有「向下炒」之嫌,價值投資者可說是越來越易中招。不過「拆、配、合、供」做多了,很多散戶都不再相信該股仍有「價值」可言,唯有忍痛認輸,止蝕離場。
事實上「向下炒」亦未必是唯一莊家鼓吹價值投資法的理由,原因是如果個個散戶都喜歡短炒食波幅的話,當莊家「需要」將股價炒上時,難度及成本都會有所增加。若大部份散戶,買入股票之後都是坐定定長揸的話,變相股票在市場上的流動性便降低了,這樣莊家要拉升股價所需要的成本便會大大降低。
所以,莊家最希望見到的,就是股票可以吸引到一眾價值投資者進場,低吸不要緊,只要不會高沽止賺,整個遊戲就可以延續下去。
香港股票市場的系統太成熟,大戶、莊家這些既得利益者太了解遊戲玩法,所有技倆都是合理合法,輸錢的散戶們可以做的只有事後呻笨,「坐艇」再等。現時國內投資者都偏向支持價值投資法,熱衷程度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散戶多喜歡買入長揸。不過國內的集資申請不及香港般簡單及有效率,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進行「拆、配、合、供」。換句話說,國內的價值投資者,處境比香港稍為好一點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